07号 07号-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团队
已获 5290分享
目前排名:9,距上一名:1065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07号-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团队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团队

这是一个带“电”的教师团队,吸引着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吸附了学科竞赛的100多个全国级和1000多个省级奖项。15年来,24名团队教师,把知识和热情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热能量,释放给那些热爱创新和实践的学生,为他们“电”亮未来。

一、组团队、建平台,为学生打造发展空间

2007年郑安平教授开始组建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团队,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24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专任教师与辅导员相互配合,以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指导教师团队。

团队负责人郑安平教授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先后牵头建立了东风校区电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GE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工业控制类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肯投入、能奉献,为学生指引人生航向

去年暑假期间,郑州遭遇了千年不遇的7.20洪涝,而后,有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这时,团队负责人郑安平果断做出决定,参加比赛的骨干学生全部搬到科学校区,团队指导老师24小时轮流陪伴学生,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江泳老师在爱人住院做手术的情况下,依然多次整夜陪伴学生;杜海明老师也是排除各种困难到科学校区多次值守;梁万用老师、石军老师连续几天在炎热的操场陪学生进行比赛演练测试。团队的付出终得回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比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实现该项比赛中最高奖零的突破。

曹卫锋老师没有寒暑假,不分节假日,总早出晚归。电子信息工程12级学生范营军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自卑,导致说话时经常口吃,进入实验室后,通过努力学习和动手实践,毕业时找到了理想工作,现在在杭州买房安家落户,还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写的诗。

团队陈志武老师对专业认识不清的学生加强指导,通过指导他们参加学科竞赛,提升专业素养。如自动化12级的周通同学毕业后进入中国欧姆龙有限公司,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这样的事例很多,这样的老师也还有很多!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三、育英才、结硕果,为学生成长助力添彩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指导教师团队指导的学生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奖励1000多项,受益学生3000多人,涌现了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王克峰在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担任核心技术骨干,王晓波创办的郑州初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年销售额上亿元,白宗飞、韩振帅等同学,在校期间就成立了郑州飞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现项目组成员每月收入均超过十万元。

回首来时路,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亮未来”指导教师团队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他们立志做大先生,努力育大英才,做好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坚守育人使命、潜心立德树,为学生点亮希望,照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