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号 11号-医护工作者团队
已获 4242分享
目前排名:10,距上一名:1048
校医院
11号-医护工作者团队

“疫”无反顾,巾帼担当

在学校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有这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像玫瑰一样璀璨又像兰花一样平和,悄悄绽放在抗疫的每一个角落——看门诊、打疫苗、采核酸、搞排查、做管控......你可能总是经过、总是看到、总是接触,但来去匆匆的一分钟不足以让你记住她们的面貌和姓名,不足以让你窥探她们的疲倦和辛酸。

临危受命 逆向而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以后,面对疫情初期的种种不确定,她们没有退缩,多方位筹措防疫物资,保障学校防控需求;第一时间制定出工作流程和防控预案,开展技能培训、预案演练,她们用坚守与付出书写着初心使命。从晨曦微光,到深夜灯火,厚重闷热的防护服装,完全湿透的衣服头发,口罩勒出深痕的面颊,重复上千次的采样动作。85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们和衣而睡、枕戈待旦,忠诚履职、顽强拼搏,承担了全校31000余名在校师生的核酸采样协调保障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校核酸采集量已经突破了100万人次。

2021年暑期,为了让留校的3000多名师生能够不出校门就能完成核酸采集,她们积极对接辖区防控部,请求在校内设置核酸采集点,并主动承担了核酸采集、物资领取、业务培训、现场咨询、流程讲解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工作任务。盛夏的郑州,烈日灼灼,在完成核酸采集工作后,她们脱掉防护服,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手也被汗水泡得起了皱。半夜等通告、半夜发通知、半夜领物资、半夜布场地,科学校区采核酸、东风校区采核酸、禹州校区采核酸、隔离场地采核酸、宿舍上门采核酸,这些工作成了这几年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她们不分日夜,不畏辛苦,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践行着白衣天使的使命。

铿锵玫瑰 构筑防线

2021年3月,学校开始了第一批疫苗接种工作,是全省最早启动新冠疫苗接种的高校之一。为了让师生足不出校就能完成疫苗接种,她们主动对接辖区疫苗工作专班、医疗机构,协调疫苗、协调医护。在接种现场,她们化身“宣传员”“测温员”“信息员”“指引员”“消毒员”,宣传疫苗接种、讲解接种流程、讲解注意事项、讲解禁忌症状,测量体温、环境消杀、秩序指引。目前全校疫苗接种量已达62000余剂次。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大家手腕、肩颈和嗓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每一次出发前,大家都贴上膏药、吃上止疼片,只为不耽误现场工作。

医者仁心 守护校园

除了“急难险重”的防疫任务,校医院还承担着在校师生的日常门诊工作。由于校园封闭管理,所有在校生外出看病必须先经过校医院首诊,每天24小时不停的电话,半夜发热学生的处理、日常病假的审批、隔离学生的管控、变码学生的流调。不分昼夜,没有闲忙时。疫情发生以来,日常门诊、发热转诊、流调管控学生人数已达近70000人次。她们一直在耐心讲解政策、细心询问病情、暖心安抚学生,她们用自己沙哑的嗓音、疲惫的身躯为我们构筑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书写了校园医护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动人故事。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抗疫一线这个光荣阵列里,校医院医护人员闻令而动、勇于“逆行”,用行动和担当诠释着她们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