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力,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新农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养猪板块大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负责人,“华中农大-上海新农产学研校企合作”项目执行人,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系副系主任。
在他的带领下,上海新农集团年出栏40万头规模实现了:2018年1-6月份全场全程成活率与动保成本,各场累计全程成活率91.5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94% ;各场累计产房成活率:96.47%,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2.15% ;各场累计保育猪成活率97.3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4% ;各场累计育肥成活率97.74%;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19%。
他在集团内推广“双阴性猪群建设”,提高猪群健康度,即蓝耳病、伪狂犬病双阴性。针对猪蓝耳病和伪狂犬病,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采用多点式和分胎次饲养,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利用相关的鉴别诊断技术及免疫监测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力争在近年内实现蓝耳病和伪狂犬病双阴性猪场的目标。目前,上海沁侬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种猪一场(长江种猪场),荣获国家动物疫病净化建创场 (2016-2020年)(编号:2016ZCJ053),并计划2020年实现种猪场蓝耳病、伪狂犬病双阴性,商品场阳性可控;适时启动猪瘟的净化。
在他的筹备下,上海新农证加紧建设标准化兽医检测实验室建设(P2实验室),面向社会种猪企业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种猪企业疾病诊断、监测、预警,种猪场防控方案制定,种猪场疫苗、药物质量评估。实验室计划在2019年通过CMA认证。
在科研工作领域,他在种猪业内同样有广泛影响,1997年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动物病原分子生物学及免疫防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在美国路易维尔大学医学院、马里兰大学兽医学院作访问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动物黏膜免疫和重要动物疫病的诊断与防控。任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y杂志编委及Veterinary Microbiology、PLOS One、Frontier in Immunology等杂志审稿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武汉市科技攻关等课题10余项,参与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等10余项。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Journal of Immunology》、《Journal of Bacteriology》、《Avian Pathology》和《畜牧兽医学报》等国内外杂志和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黏膜免疫基础研究方面,在国际上率先发现新生儿Fc受体存在于雌性生殖道黏膜中,研究表明IgG在生殖道免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于2011年3月公布在《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封面上,并被评为亮点文章,还特别刊发了本刊编辑的评论文章,PNAS新闻办公室进行了新闻报道。该论文已被Nature medicine、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PNAS 和Mucosal Immunology等有重要影响的杂志引用。指导我院本科生代表队荣获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国家级特等奖2次。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译著3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4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被华中农业大学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